前锋信息港欢迎您!
今天是  
详情
当前位置:前锋信息港 > 首页 > 文艺荟萃
追忆垦荒岁月 永葆初心本色
发布时间:2021/04/20 文章来源: 文章作者:杨万霞  阅读次数:912次

本网讯(杨万霞)范希祥,1940年生人,是前锋农场第四居民委党支部的老党员,入党已经50年。一位拄着拐棍,梳着毛主席一样的发型,说着一口地道的山东话,慈祥又和蔼的82岁老党员,一提起他的垦荒故事,他侃侃而谈。

在北大荒开发建设史上,支边青年是一支强劲的生力军。支边青年继10万转业官兵之后,高举垦荒的旗帜,来到北大荒,为垦区注入了新鲜血液。范希祥同志就是其中一员,1959年6月他从山东省支边来到黑龙江宝泉岭农场,与战友们、知青一起,展开了一场荡气回肠的峥嵘岁月历程。

初生牛犊不怕虎,不畏险阻、战天斗地。在1961年,范希祥时任宝泉岭农场第九生产队拖拉机手、机务排长,10月份连着下了40多天的大雨,辛辛苦苦种的豆子都泡在水里,11月份的水,冰冷刺骨,范大爷与战友们秉着“抢粮食就是在抢生命”的信念,互相加油鼓劲,起早贪晚,回来全身都湿透了,没有衣服可换,就累的穿着湿衣服睡着了,日复一日便落下腿疼病,那年他才22岁。

“我们从七星农场到60团坐拖拉机用了7个小时……”1969年6月,范希祥从宝泉岭农场调到六师六十团(现前锋农场)任职机务排长。大荒之上,天苍苍,地茫茫,一片衰草和芦塘。当时没有路没有房子,有的只是一片又一片的荒地。范希祥就带领他的小队做规划,哪里适合修路、哪里适合种地、哪里适合建筑,都做到心中有数。就这样开荒工作开展起来,由于人手不够就倒班干,白天还好,晚上作业时常常伴着狼叫,那声音煞是瘆人。他们也苦中作乐,开荒前要先探查地形,有没有洼塘和树,如果有树,就用手指那么粗的铁丝,缠好几圈固定住,另一头用拖拉机拽,连根拔起,玩起了“拔萝卜”。

环境恶劣,心却火热。1971年2月1日是个特殊的日子,范希祥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在党旗下,他庄严宣誓“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,永不叛党”。次年,他主动请缨参与第一批支援前哨农场的开荒队,任第二开荒队队长。作为党员、队长,范希祥带领队友搭帐篷、板铺,烧油桶炉子,吃的是窝窝头、冻白菜、冻萝卜头。住的帐篷底下湿潮,一踩会发出咕叽咕叽的声音,这对于原本就患有旧疾的范希祥来说更是雪上加霜。有一次冬天穿着棉裤在冰水里作业,冻硬的裤子紧紧的粘在腿上脱不下来,就这么冰了一夜,第二天便拄起了拐棍,那时候的范希祥32岁。

范希祥边回忆着,边揉搓着常年穿着棉裤的腿,然后面带笑容的说:“我今年82岁了,5个子女,都在农场各个行业,四世同堂,算是扎根在北大荒了,家庭都很和睦。而我特别感慨,我有今天,都是共产党给予我的,在年轻的时候指引我的思想,我又指导我的孩子们,一辈一辈,都在党的指引下……”,随即牵着老伴的手,一起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范希祥退休不退岗,虽然腿脚不方便,仍然能够按时缴纳党费,认真学习党史知识,时常给年轻党员、积极分子讲垦荒故事、红色故事等,让那一辈的精神传承下去。

老一辈垦荒人把激情、青春和汗水留在祖国边陲这曾经荒芜凄凉的土地上,老一辈垦荒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艰苦奋斗、勇于开拓、顾全大局、无私奉献”的北大荒精神。像范希祥这样的老垦荒、老党员把自己献给了北大荒,一直不忘初心,教育子孙传承这份精神,真正做到了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,生动诠释和践行了新时代垦荒精神。

8824D0FB16901D07DDF70702F4166AA2_副本.jpg

版权所有:北大荒集团前锋农场有限公司(黑龙江前锋农场) 技术支持:龙采科技集团 备案号:黑ICP备12004087号-1
前锋农场微信二维码
前锋农场抖音二维码